人物名片:张书杰,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2008年7月到校工作。现任国际交流中心科长,国际学院分党委委员、组织员。先后发表科研论文9篇,主持和参与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本。多次获评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工会先进工作者、学习强国标兵等。
我是黄科院的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也是与黄科院同岁的幸运儿。对我来说,黄科院不仅仅是我工作的一个单位那么简单,他承载了我的全部。
我与黄科院的渊源要从2004年的高考说起,那一年我有幸被学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录取,为了能够尽早的了解学校,看看我的大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在8月初,我只身一人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学校南校区。初来乍到的我被学姐热情接待,并带领我到外国语学院教学楼参观,详细的讲解了学院的情况,那一幕至今难忘。
后来,正式报道后,我幸运的成为黄科院的一名学生。大学四年里,在辅导员艾虎、王洪剑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在学院团委、校卫队、南区广播站等社团获得了历练,慢慢的成长起来,期间也做过新生军训辅导员助理、国际交流中心实习生等职务,可以说是黄科院的悉心培养成就了现在的我。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校,在学校国际学院和国际交流中心工作,身份也立马从学生转变成了老师,面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事,我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一直工作到现在,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学校累计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300余人次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并为他们提供外教公寓,方便其在校学习生活。公寓内部装饰采用欧式风格,每间公寓均配备了空调、冰箱、微波炉等生活用品,每层配置健身房、洗衣房各一间、会客厅两个。外教公寓先后被河南省公安厅评为 “国际和谐家园”“境外人员管理服务四A级单位”。
截至现在,在黄科院工作已有14 个年头,期间当过班主任、做过辅导员,带过校卫队、干过行政办干事,也做过支部委员以及学院的组织员等岗位。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国际交流岗位上负责外教的招聘、管理及相关的外事业务,期间也在领导的带领下完成了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及机构的申报、延期、评估等工作。虽然有些工作内容超出了所学专业的范围,但是我丝毫没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这是学校给我成长历练的机会。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杨雪梅校长曾经对我们说过的话:“你们年轻,怎么才能够超越那些年长的同志呢?那就得别人上班的时候,你也在上班,别人下班了,你不能松劲儿,每天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同时还要多反省,这样你才能超越他们。”正是怀揣着这种干劲儿,我们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在大家的努力下,国际学院也取得了各项成绩。
一路走来,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获得了一些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黄科院这个大平台密不可分。
工作上,学校时刻关心我们的发展,给我们开展了各种培训,比如党支部书记培训、辅导员沙龙、后备干部培训班等,邀请省委老领导、相关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为我们作讲座、解难题,助力我们青年教职工迅速成长。正是这一场场的培训,用理论武装了我们的头脑,用思想筑牢了我们的安全意识,用案例指引了我们工作开展的方向,也正是学校无微不至的指导关怀,才使得我们能够在工作中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绩。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宿舍,在这里我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学校为我们免费举行集体婚礼并组织免费蜜月旅游;结婚后,学校给我们提供了稍大点的宿舍——青年公寓,我的第一个宝宝在这里出生;之后,学校又给我们分配了经济适用房,第二个宝宝在这里出生……这一切都感谢学校对青年教职工的关爱,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发展空间,还悉心的为我们做好工作生活各方面的保障。
我个人小家的变化在众多黄科院大家族中只是一个缩影,对于黄科院人来说,学校承载了我生活的全部,我为自己能够在这样充满爱的单位中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践行学校“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大学”的使命担当,为学校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