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网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已经开设了两个学期,为研讨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和改进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了配合学校教师能力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 8月29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教研室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教育教学研讨与经验总结交流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副校长于向东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振国教授、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延斌教授和承担传统文化课教学任务的全体老师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岳德常教授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教务安排的张攀老师介绍了新学期的教学安排,各位老师们介绍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在教学过程得到的收获与感悟,并对如何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进行研讨,提出了意见的建议。
刘小玲老师率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门课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三条改进建议。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这门课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特别多,而且目前内容含量过大,可以规定几篇必讲篇目,以此为基础,布置相应的背默作业,或者读书感悟等,便于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其次,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这门课的内容含量很大,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不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很可能就讲不完,为调节课堂氛围,就需要与学生互动,这又会占用时间,这是授课过程中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大班额的问题,也很难解决。其三是在教学效果检测手段上,目前采用的检测方式是写一篇结课论文,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更准确地检测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说适当的增加一些背默的内容,进行闭卷测验,给学生增加学习动力。
刘小玲老师在承担这门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对这门课的教学有较全面的了解。站在教学督导的角度来看,她认为,老师不要低估了学生,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可能比老师还宽广,如果老师们备课不够认真,态度不够真诚,知识储备不够,同学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学生,仍然一本教案用五年,可能会被他们赶下讲台的。只不过他们缺少的是凝练、提升和引导,给他们正确的方向,老师应当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
曹慕源线上发言说,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意义十分重大,但作为一门课时有限的通识课,这门课的理论性不能太强,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活动、实践认知、图片或者视频感知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人格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助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好这门课,她建议,在备课方面,要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做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对于本科和专科的学生,教学难度、教学深度、教学活动设计应该是不同的,否则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调动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提问、批改作业等教学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做作业等学习习惯。教师除了必要的讲授,需要把小组讨论、演讲、案例分析、章节测试、课程报告、实践实训等运用到课堂上,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王庭雁老师在发言中谈了四点感悟。一是在给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上课过程中发现,本专科在听课、完成作业、回答问题、讨论等学习过程中有差异,今后应当针对不同学学生采取不同办法,以便能更好的驾驭课堂。二是由于上课人数较多,在课堂上无法照顾全面,所以课堂组织很重要,让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因为人数较多,不建议上网课。四是上了这门课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进步,才能跟上变化,才能上好这门课。
张小菊老师发言说,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对传统文化认识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根基,也是中华精神之脊梁。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结合白菜网总的能力建设年实际,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使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紧密结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她提出两条建议,一是注意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授课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所以就要给学生大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坚持多措并举,课堂上可以通过知识竞答、背诵名篇名句、传统节日知多少、音频,视频等方式来激励学生(专科生比较实用)。另外可以通过一些经典作品,结合黄河文化引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本科生比较实用)。二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应当加强一些客观量化的标准,比如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完成指定背诵任务。
张向阳老师发言说,这门课非常重要,通过闻道篇、 修身篇、 齐家篇、治平篇,可以让学生懂得并理解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学会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基础。关于这门课的教学,他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处理好“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有限的学时内,要想让学生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很大难度,需要课外的补充。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等修身齐家的基本要求。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因材施教,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不同特点的学生,作为教师要仔细观察课堂,实时调控,注意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建议学校在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此外建议学校利用经典阅读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进行延伸和补充。
在听取了各位老师的研讨发言之后,王振国教授、陈延斌教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的教学工作并针对老师们研讨发言,进行了交流,发表了讲话。
王振国教授说,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是非常有远见和智慧的,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对学生和教师普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民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开设我们走在了前列,学校的创办人非常具有战略眼光。
王振国认为,这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一线教师代表的发言非常具有针对性,对经验的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剖析非常到位,我们开设此课程的时间尚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进,我们需要在不同学科学生中进行调研,看学生需要什么,比如说“孝”文化,我们可以强化“孝”文化的教育教学。王振国教授建议学校建设一个传统文化虚拟体验教学中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同时,王振国教授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军事理论课”、原著导论课、现场教学等为重要组成的课程群,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学生使命担当。
陈延斌教授线上讲话。他认为,今天发言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心得体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他对下一步教学工作讲了三点意见。
第一、关于教学大纲修订。希望老师们能在会后针对大纲修订的部分尤其是那些蓝色字体部分,提出意见。这个修订,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特点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内容、重要理念和精髓要义。
第二、关于这门课的教学。这两天我们把大家共同提供的教案、以及刘小玲和李海燕老师的教案都发群里了,供大家参考借鉴,合理吸纳。一、同意老师们的意见。我觉得这个用这种专题教学的方式比较适合,但要注意专题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抓住中华文化的精髓,重要的理念,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到。另外在专题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大思政的理念,将其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引导学生理解我们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些道理。二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丰富性。这个课一定要让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去,需要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间一定要注意备教材、备学生,注意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增加互动、小测验等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只要有利于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果的都可以尝试。三是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才能理解深刻。可以利用附近的一些资源,比如,郑州博物馆、家谱文化馆、巩义康百万庄园、登封的嵩阳书院等。
第三、建议在今年的十月中旬举办一个传统文化课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每位任课老师都参加,每人十分钟,我们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评出若干奖项以资鼓励。通过这个活动,借鉴其他老师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张向阳老师提出知识竞赛的建议也很好。
于向东教授最后讲话,他感谢各位老师和教研室为讲授和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付出的辛勤努力,肯定了这门课程教育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备课研讨的形式,希望大家多开展研讨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于向东就此门课程的定位、教育教学内容和今后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强调了几点意见。
第一、学校开设这门课程,胡大白董事长有明确要求,希望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该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好上好。
第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的要求去讲授这门课程,充分体现和融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充分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利用有限的课时,结合学术界的研究动态,给学生点到一些重点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前沿的学术观点,比如关于文化、文明的定义、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中华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与脉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收获,知识的增长。
第四、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很不容易,要用心、用力、用情,下功夫备好课,努力打造金课,要高度概括,又要有取有舍,选择得当。要给学生讲清楚基本的道理,传授给学生一些必须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提升情感认知,提升能力水平。